最近文章
-
李可染与牧牛图
李可染《放牛图》 李可染1981年创作的《放牛图》(见图),画了两头水牛昂首在水中行走,两名儿童骑在牛背上,憨态可掬,情趣盎然。画面上大量留白,显示水域浩渺宽广。上面题跋
2021-01-12
-
清初“金陵八家”樊圻吴宏合作《寇湄像》
清代樊圻、吴宏《寇湄像》(全图,含14人题跋) 以年轻女性为题材的传统仕女画,乃中国人物画的重要分支之一。它至少出现于东晋时期,隋唐开始盛行,明季以后有了较大发展,技法
2021-01-12
-
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在京召开
本报讯 2021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1月6日至7日在京召开。会议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和“十四五
2021-01-12
-
宋代道教大师白玉蟾《四言诗帖》
道教大师白玉蟾“身通三教,学贯九流”,自小聪颖,一生对仕途不感兴趣,致力于道学研究与传播。平生蓬头跣足,一衲弊甚,而神清气爽,喜饮酒。随身无片纸,落笔满四方,大字草
2021-01-12
-
人物生动有致 山石玲珑剔透——清代画家袁江《琵琶行诗意图》轴赏析
新乡市博物馆收藏的这幅清代袁江《琵琶行诗意图》轴(见图),为国家一级文物,绢本,纵118、横45厘米,左上角袁江题“用马和之法拟琵琶行意”,下有方形印信两枚,上朱文:&
2021-01-12
-
现代书法的发展和摄影媒介介入的尝试
储楚 《树语》系列 石栎·诗经鹤鸣 中国传统与笔墨纸砚间的血缘联系在展厅、书室、课堂还可以感受,而书法已渐渐走出了日常生活的领域。随着中西艺术融合的大趋
2021-01-11
-
书法艺术需在跨界中传承与革新
潘天寿 小亭枯树图轴 139.5×62cm 纸本水墨 1961年 图片选自“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 在这幅作品中,潘先生题了一个少见的长款:“
2021-01-11
-
上海博物馆: 东馆主体钢结构封顶将于2022年建成开放
近日,作为上海建设中的重要文化地标——上海博物馆东馆主体钢结构封顶仪式在浦东上博东馆工地举行。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金雷宣布上海博物馆东馆主体钢结
2021-01-11
-
惟朴惟真,勇敢地向着阳光生长
惟朴惟真,勇敢地向着阳光生长纪念陶博吾诞辰120周年书画特展暨学术研讨会在江西举办陶博吾先生进行绘画创作 为纪念陶博吾诞辰120周年,日前,由江西省文联主办,江西省美协、省
2021-01-11
-
“畅心行走——李昂师生油画作品展”举办
怀念清水湾(油画) 李昂 近日,由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文联和陵水黎族自治县清水湾“候鸟”人才工作站主办的“畅心行走——李昂师生油画作品展&rdq
2021-01-11
-
传统皮影戏在跨界融合创新中焕发新生机
传统皮影戏在跨界融合创新中焕发新生机皮影实验剧《长至归》延安首演皮影实验剧《长至归》 日前,清华大学雪花秀非遗保护基金“文化之美·影戏人间”年度
2021-01-11
-
疫情之下的“胡桃夹子国度”
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剧照 每年圣诞和元旦都是美国文化市场最活跃的档期,过节看演出早已成为众多美国人的生活习惯和家庭传统,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就是节日演出市场的
2021-01-11
-
电影的技术美学:变与不变
>>电影是商业、艺术、技术之间的融合,而最成功的电影往往就是最完美的融合。电影美学一直是在技术推动中发展的。我们应该了解技术、学习技术、掌握技术。 我们应该重
2021-01-11
-
河南博物院: 历时5年改造后全面开放,焕新更精彩
在中华文明遗产地图中,河南博物院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河南博物院创建于1927年,是国内成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也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的国家级博物馆。 经过5年的抗震加
2021-01-11
-
记八十五岁高龄的高派山东快书名家武汉卿
蹒跚于真情传承路上的“大个子” ——记八十五岁高龄的高派山东快书名家武汉卿 1991年,武汉卿(右)与高元钧在北京合影 每逢与武汉卿通话,我
2021-01-08
-
《祖传秘方》走南闯北 “东北风骨”大获好评
话剧《祖传秘方》剧照 从2020年11月25日开启全国巡演,到12月10日演出最后一场,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儿童艺术剧院)优秀话剧、国家艺术基金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话剧《祖传
2021-01-08
-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 中国文联稳步推进法律顾问工作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自觉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按照中办、国办《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
2021-01-08
-
秦岭首届冰雪艺术节在少华山成功举办
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讲话精神,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和陕西盛世佳美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近日在
2021-01-08
-
油画《父亲》首次系统修复 今年或回归公众视野
油画《父亲》是一件家喻户晓的作品,画面中淳朴憨厚的农民形象,深深地打动了无数人的心,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经典。 细心的观众留意到,《父亲》原作已经许久没有露面,最
2021-01-07
-
博物馆要当好学校的第二课堂
“我那个小孙子才几岁,却有1000多个恐龙模型,有些我都叫不出名字,模型中还有很多科普元素。”1月5日,贾跃明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我们认为
2021-01-07
-
访内蒙古农村的“草根”画家:用画笔记录新农村变迁
刘土奎创作的《我美丽家乡--开鲁》成品画。 高志鹏 摄 苍翠的古榆树、神秘的辽代墓、巍巍白塔、红红辣椒、美丽的特色小镇和开鲁新城……一幅集历史、
2021-01-07
-
陕西公布全省首批革命文物名录
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了解到,陕西公布全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包括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等数百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数万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 据了解
2021-01-07
热门文章
-
2021-04-01 14:06:57
-
2021-04-01 14:08:36
-
2021-04-01 14:05:03
-
2021-04-01 14:05:59
-
《与古为徒——中国古代金石书画及古籍名墨特展》在MUD Gallery举办
2020-12-30 13:36:44
-
2021-01-06 14:18:15